k1体育娱乐平台
科学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14 级使用)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教育心理学基础理论;具有现代科学理论基础、科学教育研究能力、教师职业道德等科学教育专业素养,具备专业科技教育、传播及普及能力;能胜任中小学《科学》、《综合实践活动》教育教学与研究;能适应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分科课程的教学;能在科技场、馆、所,科技教育基地,社区科普站,新闻媒体等从事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一)人才培养规格依据
进入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地将科学教育作为重要理念之一,在学科课程标准、教科书中设置和渗透科学教育,标志着我国开始将科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依据教育部2002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因此,科学教育专业应为当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养综合理科课程“科学”课的师资力量,该专业学生旨在培养具有宽广厚实的科学知识,掌握现代先进的科学方法,具有现代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及良好的科学教育素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具备综合的科学知识结构和跨学科的教学能力。
(二)人才培养规格与要求
坚持“外向型、应用型、复合型”的办学特色,遵循“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理念,加强通识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体培养规格与要求如下:
1.思想道德素质要求
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具有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思想道德素质。
2.业务素质要求
(1)了解自然科学发展历史、发展动态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有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普及、推广能力;
(2)系统掌握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与自然地理学等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较完整的自然科学知识结构,了解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其整合在一起从综合的角度解决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综合性问题,并在某一学科内形成专长;
(3)掌握科技哲学、科学与艺术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与自然科学相关的生产实践与劳动技能;
(4)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科普型实验设计与独立工作能力,具备分析、归纳、总结实验结果和撰写科学研究论文的能力;
(5)熟悉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科学课程教学与研究的能力,并具有班级管理的初步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心理辅导能力;
(6)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教育技术进行科学课程教学的基本能力;
(7)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备从事专业化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能力及其在该领域的初步研究能力;
(8)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外文专业文献;具有一定的数学修养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具备教师职业资格的基本条件,并取得教师职业资格证书。
3.身心健康素质要求
具有健康的体魄、体质和性格,良好的体能和智能;具有健全的心理,即有认知素质与才能品质、自我意识与个性心理品质,具有科学精神、良好道德和审美素养;具有健全的人格,即有客观的自我认识和积极的自我态度、客观的社会感知和建立适宜的人际关系、生活的热情和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
4.文化素质要求
具有本专业以外的人文科学以及文化艺术方面的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修养,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
三、主干学科
教育学、理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
四、学制
标准学制为四年,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
五、学分
毕业所需总学分为: 162 学分;其中,通识课程 43 学分;专业课程 91 学分;综合实践课程 28 学分。
六、本专业的课程设计思路及课程关系
本专业培养模式与教学计划编制的指导思想是: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和“通才+专长”的教育理念,以“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的课程体系结构模式,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调共生的与21世纪社会发展相适应且富有弹性的、融多元目标为一体的“模块+平台”式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以期满足高素质、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和富有创新意识的专门人才培养。
本着“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重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本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为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熟悉科学学科国内外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具有现代教师教育理念,教学实践和创新能力协调发展的高素质中小学科学教师和科技传播与普及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
1.以主干课程为主线,构建板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科学教育专业是宽口径专业,它的主干课程及业务涉及领域广泛,覆盖了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地理学等自然学科。因此,在课程体系设计时,按照科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坚持科学性、综合性、师范性、基础性、创新性、可操作性原则,以主干课程为主线,实行课程整合,构建了三大板块的专业课程体系:第一板块——基础板块,由理科学科群形成的复合专业基础课,即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化学、物理、生物、地理等学科的基础知识;第二板块——综合模块,由跨学科综合和提升传统学科的课程组成,包括生物化学、环境生态学、科学技术史、科学教学论、环境学概论等课程;第三板块——定向选修板块,安排了提高、加深学科专业知识课程,设置的选修课程包括仪器分析、环境化学、化学与生活等化学方向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微生物学、生物标本及制作等生物方向课程,物理实验开发与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等物理方向课程。
通过课程内容的系统设计,保证了阶段性教学任务设计的完善性,保证了课程内容能涵盖人才培养规格中的专业知识、综合能力与科学素养全面发展的目标要求,真正达到在知识学习的同时,学会学习与发展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
2.以“通才+专长”培养理念,组建化学学科基础平台课程
根据学院专业特点,实施“通才+专长”的培养理念,将化学学科基础平台课程纳入科学教育专业第一板块“基础板块”中,形成“模块+平台”式的课程体系,使其在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体系的“通才”培养的过程中,突出化学学科的“专长”培养。
化学学科基础平台课程是针对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交叉学科的现状,针对学院四大理科专业(化学、应用化学、科学教育、材料化学)的培养方向和特点所构建的专业平台,设置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及相关基础化学实验课程为四大理科专业基础平台必修课。该平台符合学院科学教育和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等专业大类招生的思路,同时满足通识教育、通才教育服务目的。
3.加强能力构建,提高职业适应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卓越的学习能力、良好的教师教学技能与创新的教学实践能力是科学教育专业毕业生职业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这三种能力的协同构建,可在满足学生现实职业适应能力的同时,全面且自主提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本专业的课程设计中,首先强调专业化的能力培养,即关注学生具有足够宽度与深度的知识,更关注学习能力的培养,如开设科学课程与实验、科学技术史等课程,让学生学会通过技巧与方法的运用,实现新旧知识的整合,完善个体的专业知识结构;其次,良好的教师教学技能是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职业适应的重要课程内容。通过教师教育系列课程的设置,加强教学技能训练和教学实训实习,增加教师专业教育课程学分比例,提高实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培养能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中小学科学教育师资;第三,结合中小学科学对于探究教学的要求,开设探究教学实践等课程,如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生物综合野外实习等,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并能创新性的开展教学活动,推动能力培养从“训练”向“开发”转变。
(二)人才培养规格与开设课程之间的关系
核心知识、能力和素质名称 |
主要课程 |
所在模块 |
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健康的体魄、体质和性格;具有健全的心理,具有科学精神、良好道德和审美素养;具有健全的人格;具有本专业以外的人文科学以及文化艺术方面的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修养,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贵州省情、大学英语、公共体育 |
通识课程模块 |
掌握数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较高的数学修养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
高等数学II(一、二) |
相关学科基础课程模块 |
系统掌握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较完整的自然科学知识结构,了解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其有机结合起来并在某一学科内形成专长。 |
无机化学(一、二)、分析化学、大学物理(一、二)、普通生物学(一、二)、基础化学实验I、普通生物学实验、大学物理实验 |
本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模块 |
掌握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与地理学的主要基础知识及基本实验方法,并能将其整合在一起从综合的角度解决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综合性问题;了解自然科学发展历史、发展动态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有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掌握科学与艺术等基本知识,掌握与自然科学相关的生产实践与劳动技能;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与独立工作能力,具备分析、归纳、总结实验结果和撰写科学研究论文的能力。 |
有机化学(一、二)、科学技术史、人体解剖生理学、环境学概论、基础化学实验Ⅱ、环境生态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自然地理学导论、生物野外综合实习、网页设计与制作、生物标本制作技术、化学与生活、物理实验开发与设计等。 |
本学科专业核心课程模块 |
熟悉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科学课程教学与研究的能力;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科学课程教学的基本能力;掌握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备从事专业化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能力;具备教师职业资格的基本条件,并取得教师职业资格证书。 |
科学教学概论、科学学科微格教学、科学课程与实验、小学科学实验、科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科学教学设计、计算机辅助教学设计、发展与教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等。 |
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模块 |
(三)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
根据科学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在保证“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富有创新精神”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下,构建“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教育平台+专业发展方向平台+实践教育平台”的课程教学体系。
1.通识教育平台——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模块”、“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大学外语课程模块”、“计算机应用课程模块”、“军事理论与军事训练课程模块”、 “综合教育课程模块”等领域的课程模块构成。该平台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获得人文社科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在科学教育专业领域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发展。
2.学科基础平台——科学教育专业是建立在基础自然学科之上的应用型学科,所以学科基础平台课程的优化与建设,是夯实学生的学科基础,强化学生基本技能,增强学生的工作适应性,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推动行业科技进步的重要环节。
3.专业教育平台
专业基础课程——由自然科学所涉及的物理、生物、地理类主干课程和学院共同化学基础平台的课程模块构成。科学教育专业基础课的设计,是自然学科理论基础,只有很好的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才能很好的发挥专业理论水平,更好的服务社会。
专业核心课程——由从事本专业所需的专业知识的课程模块构成,在专业基础课的层面上,提升学科专业知识体系和扩大知识视野,形成较完整的自然科学知识结构,通过体现专业发展的层次、前景及前沿,构成科学教育专业的理论基础。
4.专业发展方向平台——科学教育专业发展方向只设置教师教育发展方向模块课程,主要以教师教育类系列课程,强化中小学教师教育类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成为具备从事专业化科技教育、传播及普及能力及其在该领域初步研究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以及根据学生爱好和个人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和深造的机会。
5.实践教育平台——主要由“通识教育实践”、“学科专业实践”、“专业技能培训”、“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等几个课程模块构成。几个模块课程要求科学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受到应用方法、开发性研究的基本训练,并且要初步了解社会对科普技术人员的需求,能够将科学教育基本理论和知识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
七、授予学位
教育学学士。
八、毕业与获得学位的条件
参见《k1体育娱乐平台本科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修订)》和《k1体育娱乐平台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试行)》。
九、课程结构及学分分布
(一)教师教育类专业
课程结构 |
分模块 |
课程性质 |
学 分 |
所占比例 |
通识课程
(43学分) |
思品与政治类、运动与健康类、方法与工具类、阅读与欣赏类、科技与社会类、热点与争鸣类、经济与人生等 |
选修 |
理论 |
8 |
4.9% |
实践 |
|
|
必修 |
理论 |
35 |
21.6% |
实践 |
|
|
专业课程
(91学分) |
相关学科基础课程(7) |
选修 |
理论 |
|
|
实践 |
|
|
必修 |
理论 |
7 |
4.3% |
实践 |
|
|
本专业基础课程(28.5) |
选修 |
理论 |
|
|
实践 |
|
|
必修 |
理论 |
20 |
12.3% |
实践 |
8.5 |
5.2% |
专业核心课程(33.5) |
选修 |
理论 |
6 |
3.7% |
实践 |
4 |
2.5% |
必修 |
理论 |
18 |
11.1% |
实践 |
5.5 |
3.4% |
教师教育类发展方向课程
(22) |
选修 |
理论 |
4 |
2.5% |
实践 |
4 |
2.5% |
必修 |
理论 |
10 |
6.2% |
实践 |
4 |
2.5% |
综合实践课程
(28学分) |
通识类综合实践课程 |
必修 |
实践 |
6 |
3.7% |
专业类综合实践课程 |
必修 |
实践 |
14 |
8.6% |
职业技能训练课程 |
必修 |
实践 |
4 |
2.5% |
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课程 |
必修 |
实践 |
4 |
2.5% |
合计 |
162 |
100% |
主要环节比例:毕业总学分 162 ,实践环节学分54 ,占总学分的 33.3 %;选修课程学分 62 ,占总学分的 38.3% 。(最低选修26学分)。
学院:k1体育娱乐平台 年级:2014 级 培养层次:本科
学院:k1体育娱乐平台 年级:2014 级 培养层次:本科
注:教育见习、实习和研习累计时间不少于1学期。除毕业论文外,教育见习、实习、研习都在教师教育发展方向课程的教师教育综合实践课程模块具体体现。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期及周学时分布”,请用“√”表示。